巴黎遠足日記-羅丹美術館
巴黎的春天氣候就像翻書一樣,說翻就翻,
昨天還在龐畢度廣場讚美天空的藍,今天一早就陰雨棉棉,氣溫17度,
這季節早晚溫差大,出了地鐵站,冷風吹的我們不得再躲進地鐵站裡穿好外套,圍上圍巾,
等一切備妥了,再像忍者龜一樣,先探個頭,確認好身子夠飽暖在爬出地鐵站,
還好這幾天都是安排室內活動,
離開地鐵站,步行約5分鐘,我們來到羅丹美術館,
如果不是自助行很難得會來這,
畢竟這沒有像羅浮宮那麼大,那麼有名,昨天在奧賽美術館被長龍的隊伍盛況嚇到,
今天我與阿瘦特別早起,趕在羅丹美術館開門的第一刻我們就進來了,
在大廳熱呼呼暖氣,我將圍巾拿掉,
通過驗票員檢查背包後,手勢一往後比,原來後面這棟才是展覽館,
這時門一推,脖子被冷風一灌,我又將圍巾圍上,
在這就算是鐵打得身體,也會被這呼冷呼熱的溫度搞到感冒。好啦~好啦~這就是巴黎啦!
Rodin, Auguste
羅丹,奧古斯特(1840-1917) 法國雕刻家
羅丹是法國浪漫派 (Romantic School) 傑出的雕刻家。 他打破工整結構,表現出浪漫主義式的紊亂,
人物扭曲、痛苦之狀,著名者有:「沉思者」(The Thinker)、「吻」 (The Kiss)、「美麗的歐米哀爾」
(La BelleHeaulmiere) 等。
他是一種新雕塑形式創造者──以不完整的雕塑作品當作一件完成品,通常是頭與軀幹,
或者只一隻雙手──他也運用許多米開蘭基羅未完成的原形,而把某些部分磨得精細光亮,
卻讓其餘部分深埋在幾乎未經鑿刻的原石中。不過,重要的是,
他的未完成的特質是來自黏土塑造者的觀念,而非在石材中留下未完成形體之石匠的觀點。
他偏愛人物的造形、情感及動作的刻劃,晚年的創作靈感多得自舞蹈。
他亦喜用文學和象徵意義,和二十世紀「純粹」雕刻的主流很不相配。
但是在浪漫與文學性之外,他表現了處理三度空間結構的才華,
這一點是與現代潮相符合的。
在展覽館內除了欣賞作品外,背景聲音就是老舊地板被遊客踩著吱吱作響,
地板上很多破掉的洞補了又補,每個腳步都是輕輕的踩,
多怕一不小心倒楣踩到剛好要壞的地板而跌一跤或是被冠上損壞古蹟之名。
老天好像聽到我的祈禱,雨終於歇停了會,
雨在不停我就要這雕塑一樣昏倒在地了,
下雨真是不方便呀!又要拿傘,又要拿重歪歪的相機拍照,
不知為什麼,這裡有收藏一幅梵谷的作畫
其實原版的「沉思者」,並不大,大約高70-80公分高吧!
但是可以看見雕塑表現的力與美
羅丹美術館並不大,大約1-2小時就可以逛完,後庭院還有很多戶外雕塑作品,
但是地上都是爛泥,這時又飄下小雨了,
我們還要前往下一個美術館–龐畢度
待續….
看到沉思者,只讓我想到夜驚魂2..I’m thinking…I’m thinking..I’m thinking…
版主回覆:(06/03/2009 07:55:25 AM)
哈哈哈~ 博物館驚魂記第二集有出現沉思者 竟然對美女雕像吹口哨~
好想也到巴黎遠足一次哦…
想去沾染一下濃濃的藝術氣息, 看會不會比較有氣質一點…
版主回覆:(06/03/2009 07:56:37 AM)
不用飛去巴黎啦,最近北美館也有龐畢度展~
對阿~~~I’m thinking .. I’m thinking…
ha ha haaaa
電影竟然將這沉思者塑造成一個愛把妹的雕像…..
實在太妙了
><" 羅丹我沒去啦~~上課上課~~~